江苏盐城有没有叛逆期孩子教育学校
什么叫叛逆期?孩子到底有没有叛逆期?江苏盐城叛逆期孩子教育学校认为除了孩子外,全社会的“家长们”对“叛逆期”的认同基本上是一致的,“叛逆期”是在全社会的“孩子们”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发声机会的情况下,由“家长们”单方面强加给“孩子们”的错误的社会概念 。
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看,中国的“家长们”为一方,中国的“孩子们”为另一方。中国的“家长们”有经济实力、有社会地位、有文化、有话语权。中国的“孩子们”和中国的“家长们”有悬殊的不可比性,中国的“孩子们”无法与中国的“家长们”争辩。“家长们”也不愿意搭理这些“孩子们”,“孩子们”就是个弱势群体,只能听之任之。
更有甚者,有的专家们说:三岁是第一个叛逆期,四岁是第二个叛逆期,五岁是第三个叛逆期……如果孩子每一年都是叛逆期,那就不该叫叛逆期了。
在我们生活中,有新生儿、幼儿、少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关于人生成长阶段的称呼,这个“叛逆期”,与通常称呼相互之间,不同类、不搭配。按照一般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常识都是说不通的。
当我们家长意识到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时,家长都非常敏感,也非常紧张。家长恐惧孩子进入叛逆期,家长担心进入叛逆期的孩子不好管。家长的这种戒备心理和恐惧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隔阂。
从孩子的角度说,孩子承受着“叛逆期”这种被家长和被社会鄙视的压力。只要你不听话,“叛逆期”的“美名”随之即来。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怎么做都是“叛逆期”。我们的孩子无所适从。
一个孩子要对付家长两个大人,从体格上、从经济上、从语言上,无论哪个方面,孩子都知道自己干不过家长。只好委曲求全,少言寡语,努力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隐藏起来。
从家长的角度说,家长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和孩子沟通了,家长摸不准孩子是怎么想的,和孩子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孩子不愿意主动和家长交流,孩子抵触情绪大,情绪不稳定,好冲动,好独处,好生气。孩子对家长的问话敷衍了事,孩子对家长的要求无动于衷……
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由双向变成了只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家长和孩子之间突然很陌生,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戒备,相互猜疑。孩子想和家长说话,不知怎么去说。家长想和孩子说话不知道说什么。
“叛逆期”的提出,伤害了中国“家长们”和中国“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亲情关系。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叛逆期”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
孩子在两三岁时,我们家长是领着孩子去认知世界。此时,孩子小,基本上没有判断力和独立意识。基本上是家长告诉啥,孩子就认为是啥。孩子通过“听”和“记”这种方式被动地认知世界。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身体发育的逐渐完善,特别是大脑的不断成熟。孩子在通过“听”和“记”来认识世界的同时,逐渐有了判断意识。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四五岁的孩子能分辨出“你逗我玩呢!你骗我!”“这个是假的”“这个不是真的”。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答案。孩子逐渐有了“打破常规、异想天开”的想法,孩子会偶尔说出,你说的不对。逐渐有了与父母或父母同类型人争辩的欲望和乐趣。以此展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孩子大脑逐渐成熟的标志,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家长应该看到这一点,应该从心里高兴,为孩子鼓掌、点赞。遗憾的是,多数中国“家长们”始终停滞在领孩子认知世界的最初始阶段。
不是孩子到了叛逆期,而是家长的理念停滞了。“听话才是好孩子”“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千百年传下来的错误理念,深深植入在很多中国“家长们”的头脑里。当孩子和家长意见不一样时,家长特别敏感,马上给孩子扣上“叛逆期”的帽子。当孩子和家长争论问题,并敢于提出和家长不同的意见时,家长应该庆幸。
这是孩子大脑逐渐成熟的标志,这是孩子独立意识逐渐成熟的标志。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试想,孩子10岁时,孩子从来没说过自己和家长不一样的意见,孩子对家长完全是言听计从。那是好事吗?
我曾好几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初中的女孩和妈妈站在我面前,当我问女孩问题时,孩子很习惯的转头看妈妈,期待妈妈来回答。说明了这个妈妈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妈妈;这个女孩是一个非常听话,非常缺少主见的女孩。这个女孩,将来走上社会时可能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