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有没有教育问题青少年学校
孩子叛逆,做父母的都很头疼。叛逆的孩子总是试图与父母对抗,原因在于他不知道怎么控制他的想法和情绪。叛逆的火焰有时会自行消灭,但有的时候,也会因父母的唠叨而越燃越烈。
林林是班里画画最好的孩子,老师说好好培养很有前途。每当开家长会,妈妈看到学校橱窗里显赫位置张贴着儿子的作品的时候,妈妈都会感到分外自豪。为了督促儿子更用心画画,每当琳琳画画,妈妈都会凑上去指指点点。“别东张西望,好好画!”“看看你,总把颜料涂到线外面去。”“这只猫怎么不像呀?”“画完画后要收拾好,别总把画笔扔得乱七八好景不长,林林越来越不合作,画画时磨磨蹭蹭,绘画水平也急转直下。当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满心欢喜地走到橱窗前,可是却没有看到儿子的画作。妈妈急了,回家就问林林是怎么回事,林林不吭声。
妈妈的本意是指导儿子画画,但是妈妈的指导却变成了唠叨。因为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激起了林林的逆反心理。老师妈妈认为孩子做事的时候,适当的指导没有错误。但一定要考虑到孩子能否接受。特别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同时又由于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复杂而痛苦。为了他们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父母的指导要亲切、言简意赅,力求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
1.认识到并不是喷叨越多孩子越能记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个体,父母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每天早晨,菊菊上学前妈妈都会说:“看看作业本带上没有?”“早餐吃饱没有?”“公交卡别忘了!”“天热了,该穿一双薄点的鞋!”每天早晨妈妈都忙忙碌碌,不停地嘱咐菊菊这个那个。而菊菊呢没事人一样,妈妈说妈妈的,自己忙自己的!妈妈仿佛不是在和地说话,而是在自言自语的唠叨。妈妈唠叨多了,菊菊就会回敬妈妈几句:“知道了,知道了,我都记住了!”
而这时,妈妈就更有说辞了:“记住了,如果你把那丢三落四的毛病改了!我还真不说了!有本事别让爷爷奶奶给送作业本去,啊!”俗话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家长因为对孩子不放心而唠叨个不停时,结局往往并不如父母想象得那样,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温温顺、乖巧,而是依然叛逆。因为孩子已经把父母的随意性唠叨当成了耳在引导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记得只要告诉孩子一次就足够了,最多讲两次,用不着反反复复地说。因为唠叨会让孩子拒绝倾听,或变得更具有防范性,或者变得厌烦。俗话说:一句话说三遍就是废话。所以,父母重复性唠叨会让孩子心烦。
特别是当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的时候,不但不利于孩子向父母期待的目标前进,而且孩子因为逆反,会产生抵触心理,向着相反方向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反复的叮咛提醒实际上就是唠叨。从孩子的内心来说,每个孩子都很依赖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唠叨声中长大,慢慢地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再唠叨,孩子就可能做不好事情。
2.降低孩子的做事压力
有的孩子,不管父母唠叨多少遍,孩子就是做不好。问题不是因为孩子笨,而是因为父母的批评性唠叨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莉莉是学校里演讲最好的学生,声音甜美、富有感情。市里举行演讲比赛,老师推荐她参加,莉莉高兴极了。为了取得好成绩,妈妈每天都戴莉莉去少年宫练习。比赛前一天晚上,走在从少年宫回家的路上,妈妈一直在唠明。“苗萌,这次比赛咱们下功夫可不小呀!”“争取拿个第一名,老师妈都开心呀!”“学校可是对你寄予了厚望呀!”“可别平时行,一到比赛就掉链子呀!”比赛那天,苗苗的父母和同学都来加油鼓劲,可是,苗苗由于紧张中途出现了很大一块忘词的空场,结果没有取上名次!
浙江丽水教育问题青少年学校认为面对考试、比赛很多孩子会紧张,这个时候最需要父母的耐心疏导。如果家长比孩子的压力还大,一味提出过高的要求,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自然难以把事情做好。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望子成龙,总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只要孩子健康向上把准了大方向,就要让孩子轻轻松松做自己喜欢的、能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很高,不需要父母催促和提醒就能做得很好,更利于亲子关系。当孩子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事情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而唠唠明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并承担后果,更利于孩子成长。因为孩子尝到一次错误的后果,要远远胜过家长千万次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