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有没有励志特训学校
有考试,自然就有成绩。虽然中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不管孩子们喜不喜欢,分数很重要是个现实。
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的家长淡然,有的家长焦虑,造成考试后对孩子的态度也有很多种情况,浙江杭州励志特训学校总结了4条比较失败的典型:
1、金钱奖励型:
“这次考了前三名,就奖励你五百块!”
很眼熟吧,很多家长考前给孩子制定目标,一旦达成,给予现金多少的奖励。很多教育专家明确指出不可取,会养成孩子为了钱和奖励学习的心态。但是很多家长却无奈的认为这是最容易让孩子奋进的方法。
2、放任自流型:
“只要你考好了,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部分家长会对孩子成绩达到自己的要求后,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随便孩子做什么都行。完全打乱了孩子平日里的作息生活不说,甚至孩子一直坚持的好的学习习惯也都停滞了下来。
考试之后的放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于孩子来讲,放松下来之后做什么却不能完全随意。比如有的孩子会整天看完电视玩电脑,没有任何节制,这就非常不可取。即便是放松下来,学习、阅读、休息的时间和量也要固定,只是说可以更灵活罢了。
3、严格管控型
“不准出去玩、不准跟成绩差的人一起玩、快去写作业……”
近年来涌现出一些 “虎妈”“狼爸”,也都属于这一类型,但是毕竟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家长们不要轻易模仿。
如果是提前和孩子商讨过的结果还好,如果是家长个人意志为主导的话,可以预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不是开玩笑的!
4、盲目报班型:
“隔壁小红报了奥数班成绩那么好,我也给你报!”
其实报辅导班也好,兴趣班也好,都需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如果他本身就排斥,那么报再多的班也没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家长要清楚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自己又能够帮助孩子什么。
总之,不同的成绩、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环境,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尽可能去鼓励孩子、激励孩子,对孩子的成绩不打击、不鄙视。一次的成绩不代表什么,学习的路还长着呢,不要轻易为孩子贴标签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