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叛逆孩子管教机构
河北承德叛逆孩子管教机构
河北省承德市一家名为“叛逆孩子管教机构”的机构近日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因其宣传口号号称:“不打孩子,养育神童”。其所谓的管教方式引发了广泛质疑。一些亲历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自己在该机构的经历,揭露了该机构的一些内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叛逆孩子管教机构”到底是怎样“神养”出孩子的。
1.从“不打孩子,养育神童”到“饱含暴力,信中病毒”
该机构声称,不使用任何打骂等暴力手段,通过特殊的早教方式,养育出高智商的神童。但亲历者讲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夜间禁止孩子入厕,打闹声不断。孩子在机构内屡遭体罚,有的孩子嘴唇破了、头撞了等等。这是否就是“神养”之所在?
2.制造社会焦虑,为机构牟利助力
该机构的宣传手法却是十分奇特的:宣扬普通幼儿园的劣等性,并大肆渲染社会焦虑。机构宣称,传统幼儿园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鼓吹“科学破解脑能力难题”、用“世界一流的精神疗法”等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该机构到底是以什么为目的,帮助孩子发展,还是抱着牟利的心态在做文章呢?
3.毁坏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亲历者表示,机构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与其宣传的所谓“科学方法”不符。机构会通过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批判孩子的自我认知来将孩子们塑造成一个个机构认为“合理”的标签。孩子们丧失了自我认知和审美能力,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伤害,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价值认知的否定。
4.家长权威的缺失会导致什么后果
讲述自己经历的亲历者表示,他在机构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反而变得情感压抑,性格变化过于激烈。一方面是机构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家长应该承担重要的责任,在孩子教育中成为权威、陪伴、引导孩子成长。
5.规范机构治理,建立安全圈保障孩子权益
此次事件披露了“叛逆孩子管教机构”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出当前教育市场与监管机制亟待规范。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管理机构治理、从制度上加强监管、加强公信力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市场生态。同时,家长也需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不要错把改变孩子的本质天性作为教育的目的,而要注重建立家庭教育规则,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体验。
总之,“叛逆孩子管教机构”的存在并不能为孩子的发展带来益处,它反而制造了一种心理恐惧的氛围,对孩子的正常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家长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教育,不要盲目跟风,而应该通过科学的方式,给孩子提供健康、平等、自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