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生理疲劳,一类称为心理疲劳。生理疲劳是由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引起的,能量的消耗比补充的快,废物的积累比清除的快,就会打破生理功能的平衡,最终造成人体各器官活动能力的失调和降低。如长时间的繁重体力劳动,会使人肌肉痉挛,感觉迟钝,动作失调等。它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测定,因为生理疲劳时,心律、氧气消耗量,肌肉紧张度都与平时不同。轻度的生理疲劳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来克服,较严重的则要借助于适当的休息解除。休息是解除生理疲劳的基本方法。
心理疲劳则主要是一种主观上、心理上的感觉,并不是由身体能量的消耗所引起。它可能有某一部分肌肉确实疲劳,但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种疲倦感,感到倦怠、慵懒、不想活动、不想做事,具体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尤其是情绪烦躁、优虑、厌倦、无聊等,总是打不起精神来。原因主要在于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人的心理需要,或者有较强烈的消极情绪所致。从事脑力活动的人最容易发生心理疲劳,学习疲劳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疲劳无法用仪器测定。生理疲劳是为工作所倦,即干不了,而心理疲劳则是倦于工作,即不想干。消除心理疲劳,主要有激发动机、改变态度,增加兴趣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