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封闭军事化学校有没有?
江西新余封闭军事化学校 问题青少年强制管教学校,4~7岁的孩子能够理解什么是分享,经过父母或者其他人的指点,也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他们也能够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可能不一样。但是,经常他们还是忍不住以自己的想法为重,看问题习惯从自我角度出发。所以,经过提醒,他们愿意分享,学习分享的行为。不过,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对他们的分享行为要有现实的期待,不能要求过高。
“分享”是一种美德,它是自愿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分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交技能。。孩子总会长大进入社会,需要学会这样的技能,这有助于他们和同伴交往。
在孩子学会分享之前,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白什么是“你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什么是“我的东西”。要想让他们学会主动分享,必须先尊重他们的决定权,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对自己的东西做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步学会主动的分享。
比如我家大部分玩具是两个孩子共有的,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比方说她们自己的生日礼物,一些特殊的礼物。我都尊重她们的决定权,让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给姐姐或者妹妹。如果他们自己决定不分享,那就听他们的。只有这样,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你的东西是你的,别人要动你的东西,要得到你的同意才行”,那同样的道理,她才能理解,别人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允许。
在孩子能够主动分享之前,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交换玩具或者轮流玩。
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问问别人愿意不愿意给你玩,或者拿着你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问别人愿不愿意和你换着玩。或者问问别人要不要轮流玩。这些都是在帮助孩子用语言,用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学会以己度人,以及理解别人的爱好和感受,他们选择什么玩具去说服别人来交换。这也是同理心的培养。他们也许会遭到拒绝,然后体味挫败感,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相处其他的点子。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好处。
可以说,分享的培养,需要建立的同理心的培养基础上。不培养同理心,只是空洞地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是好的,他既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分享。父母强迫孩子给别人东西,这不叫分享,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