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影响学生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掌握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同伴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同伴交往,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多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如邻居、同学、亲友的同龄孩子等,以平等合作为主要特征。一般而言,学生的同伴交往可分为正式的同辈群体(如同班同学)和非正式学生群体(如一个社区的学生)两种类型。
友谊作为同伴关系的一种,表达的是双方的、相互的、亲密的关系,反映了个体间互惠的、积极的情感。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友好,都不能称为友谊。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也就成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罗杰斯对这种亲密性做了三点概括: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或用以反对自己;3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已之间。
友谊成为自我探索和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个相当不确定的时期,青少年对自 我、对社会都有一种不确定感。而朋友在确定一个人的角色和自我价值方面能提供支持和引导。因此,青少年友谊之间自我暴露以及相互提供情愿惑支持的程度和频率大量增加,以此来获得自我同一性发展,并逐步遵从大友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