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定社会阶级形成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只通过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教师应站在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的高度,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出发点,以可操作、有实效为原则,在内容上拓展教育范畴,使之既与中学教育的目标相适应,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中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行为规范教育:以学生守则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日常纪律约束、行为管理和专门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制教育:针对学生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不足的特点,以法律常识为主要教育载体,从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入手,使学生增强守法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法律价值和法律信仰的理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
礼仪教育:以社会礼仪知识为教育内容,使学生做到讲礼貌、懂礼节,在与人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言行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感恩教育:学会做人,知恩图报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古训告诫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热爱生命,爱护身体,又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文化的根本起始点。
叛逆孩子教育,不听话孩子学校,孩子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