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孩子学会避免冲突,与人相处,合作。 实际上,儿童的日常活动离不开冲突。 冲突本身并不是坏事。 孩子在其中从不同的出发点仔细审视自己,就能理解自己行动带来的结果,理解他人的想法。 然后学会克服认识偏差认识别人,珍惜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别人。
冲突爆发时,父母及时介入可能很快就能解决,但孩子会失去宝贵的解决冲突的机会,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较少。 发生冲突时,父母作为观察者可以耐心一点,稍等一下,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从中取得更多的成果。
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能保持冲突后的友好关系,才能体现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和能力。 有一次,两个孩子闹翻了,在父母的处理下平静下来,其实孩子之间没那么想,认为小伤小痛没什么大不了,自我治愈能力也很强。 但是,此时父母还需要是非曲直,就等于拨开孩子的伤口,里应外合,让别人看清楚,让别人评价。 这个评价是否公正暂且不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再伤害。
另外,大人一露面,事情就会升级。 矛盾的双方从孩子扩大到父母,涉及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大,保身的本能就会使双方远离事实本身,难以有充裕的心情和充分的思考。 其结果是感情用事,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 再加上大人的应对让孩子感到可怕,结果两个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